風光登陸
為期六個月的二○○八北京奧運文化活動,於前天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正式登場,「藝器?造藝—臺灣當代陶藝展」成為國內第一個受邀參展的活動,鶯歌陶博館與國內四位陶藝家及教授等人正在北京進行策展及舉辦座談會,透過奧運文化活動,也開啟兩岸的文化交流,更是兩岸交流史上首次具規模性的陶藝研究特展。
正在北京進行策展的陶博館館長游冉琪表示,這次參展共展出十二位國內當代傑出陶藝家、共七十件陶藝品,包括五位女性及七位男性,共有《自然》、《人啊!》、《迷戀》與《奇幻》四個主題,此次展出的陶藝作品特色,已經脫離表現傳統釉彩、瓶罐器形的風格,而邁向傳遞個人情感與藝術風格的表現。
|
|
|
|
|
|
|
|
|
圖為陶藝家胡慧琴作品。鶯歌陶博館提供 |
|
|
|
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藝器?造藝—臺灣當代陶藝展」展期至四月二十日截止,除陶博館代表前往策展外,知名陶藝家胡慧琴、方柏欽與朱方毅等人及台藝大教授劉鎮洲、台南藝術大學教授張清淵都前往參加,其中,朱方毅的作品還獲得二○○八年台灣國際陶瓷雙年展的首獎,此次陶藝家至北京也舉辦多場兩岸陶藝家座談,透過陶藝進行兩岸文化交流。
|
|
北京專家十分讚嘆
游冉琪說,這次的參展讓北京更加了解台灣陶藝的發展進程,北京媒體近日也大幅報導及評論台灣陶藝家的作品,包括「近年台灣陶藝家創作的器品不再是瓶罐之器或火痕自然天成的趣味,而是藝術思維的呈現或文化教養的傳達」,甚至北京陶藝家對台灣當代陶藝十分讚嘆,希望日後能續辦兩岸陶藝的文化交流。
|
|
台灣陶藝北京參展資訊
展出時間:即起至4/20
展出地點:北京中國美術館一樓
展出作品:胡慧琴、方柏欽、施宣宇、朱方毅等12位陶藝家共70幅作品
作品風格:以「藝器」及「造藝」為風格,以實用的器皿結合個人藝術風格的思維,令陶藝品脫離了瓶罐設計,傳遞個人情感訴求
資料來源:北縣鶯歌陶博館提供
|
|